到游泳池游泳纳凉,却因池水不洁而染上某种疾病,那才冤枉。为了杜绝此类情况发生,今夏6到8月,市卫生执法监督支队专门针对游泳池进行了名为“清凉行动”的卫生执法专项整治行动,昨天记者从市卫生执法支队获悉,在这次行动中,有17家泳池因池水抽检不合格而被行政处罚,处罚金额共计2.51万元。
市卫生执法支队提供的数据显示,在7月份,“清凉行动”共抽查了30家游泳场所的池水,只有13家合格,合格率为43.3%。负责人称,池水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人工投放消毒药不规范或池水自动循环设施未正常运行,导致池水余氯偏高或过低,且未能及时补充新水。这一轮抽查中,17户不合格的泳池被行政处罚,罚款金额共计2.51万元。
8月,市卫生执法支队对第一次抽检不合格的游泳场所进行了突击复查,之前存在的问题全部得以纠正,但有9家泳池发现尿素指标不合格,被责令限期整改。
“清凉行动”的开展,令市民在泳池得到的健康安全保障明显高于往年。据统计,今年成都市和6个主城区卫生执法监督机构共出动500余次执法人员,对主城区内的170家游泳场所进行了全覆盖的监督检查。通过三个阶段的整治,反应游泳场所卫生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的余氯由二阶段的60%提高到三阶段的100%,浸脚池余氯合格率也由二阶段的63.3%提高到三阶段98.3%。
相关链接【人身权的概念特征及其分类】【人身损害赔偿内容及标准】